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设施层、网络层和感知层三个部分:
设施层是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的载体和依托,覆盖社区、建筑和家庭三个层面,包括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为主的综合服务设施,以及以“四节一环保”、“水、电、气、热智能化监管”为特征的智能绿色建筑,以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为主的智能家庭。
网络层是一体化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智慧社区的高效运行,包括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物联网等智能网络,通过把社区内各种智能枢纽和节点统一接入,实现网络无处不在、智慧运行的目标。
感知层是通过信息采集识别、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等各类传感设备,对社区中的人、车、物、道路、地下管网、环境、资源、能源供给和消耗、地理信息、民生服务信息、企业信息等要素进行智能地感知和自动获取,实现社区的“自动感知、快捷组网、智能化处理”。
支撑平台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架构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上,由市级或区级统一建设,包括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三大版块, 通过数据规范和接口服务,接入政府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和商业服务数据,支撑各类智慧应用服务,与上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体系架构在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之上,涵盖了以对象管理与专门人群服务、政务服务、治安管控为主的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以房屋管理和物业管理为主的小区管理,以生活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的便民服务, 以及主题社区等五大领域,涉及社区管理、运行、服务三个层面。各类应用遵循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的标准,通过数据交换和整合,统一以平台向居民、企业等提供服务,并对各种活动做出闭环响应。
用户对象
智慧社区的用户和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市场服务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
保障体系
智慧社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需符合已有的标准规范,如相关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平台标准、管理标准等。智慧社区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要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各地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
概述:本地微调大模型真的能解决企业数据安全问题吗?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3、BERT等)因其强大的泛化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
...概述:什么是RAG框架?如何快速入门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海量的数据挑战。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关键问
...概述:大模型评估指标有哪些关键要素需要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模型(大模型)因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潜力逐渐成为研究和开发的重点领域。然而,如何科
...您好!
资讯热线:
上海:
17190186096
南京:
15050465281
扫描二维码
添加顾问微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有什么想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