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捷金融服务
在农村地区部署自助式服务终端和便民服务站点,为村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向民生、政务、电商等多领域延伸,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存取、转账汇款等金融类服务,养老金领取、涉农补贴、水电费缴纳等生活类服务,社保、医保的查询、缴费及签约等民生类服务。
省级层面推进乡村金融服务数据库建设。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现有金融便民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升级,以乡镇为主节点,行政村为子节点,构建覆盖全省行政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各省金融管理部门指导各类金融机构围绕主节点、子节点,合理规划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布设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
县级层面及时反馈县域各村金融服务需求,与省级联动,对金融服务网点及相关硬件设施布局提出意见建议。指导金融机构做好自助服务终端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定期组织专人,向农民讲解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的使用方法,帮助农民熟悉各项业务的操作过程。
注意事项:普及农村金融多功能自助终端应注意统筹资
源、合理配置,避免盲目建设。
2.涉农信贷服务
基于互联网技术,优化创新与“三农”有关的金融线上贷款业务,开展收益权、承包权、生产对象、不动产等评估授信,提供免担保、纯信用、广覆盖、低门槛的小额贷款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也不跑”,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省级层面构建省域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接入数据库,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金融管理部门督促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服务运作方式,优化涉农信贷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相关信贷考评指标。鼓励省级金融机构围绕重点乡村开展农村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试点,利用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开展信贷产品和服务、风险防范等创新,如无感授信、数字农证等。
县级层面发挥农村信用社作用,配合省级部门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特色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客户信息采集、入户评级授信等工作,开展经营情况检查。
注意事项:在建立健全农村群体信用信息系统时,应注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不正当利用。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恶意逃废债、涉农诈骗等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
3.新型农业保险
依托农业气象风险识别与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传统保险的基础上提供精细化管理及服务。保险公司可聚焦农险客户需求和农险业务管理需求,开发暴风系统、灾情预警、风险地图、台风预警等功能,帮助农户防灾减损。
省级层面结合地方农业产业承保的实际情况,对符合规定的农业产品保险按规定比例给予保费补贴。
县级层面按规定比例配套保费补贴。协同配合保险公司,探索满足各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特征的定制化保险产品,确定保险赔偿制度,将保费补贴纳入数字自助服务终端。宣传、讲解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民风险识别、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理解供应链预测预警信息的重要性 供应链预测预警的基础概念 定义供应链预测预警系统 供应链预测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来预测未来趋势并提
...概述如何进行高效的供应链预测预警分析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来自市场环境、客户需求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方面不确定性的挑战。为了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保
...概述:注塑机APP如何助力生产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注塑机作为塑料制品加工领域的重要设备之一,在现代化工厂中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有什么想聊的?